时间:2025-09-10 10:04:37
来源: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
阅读:11
近日,巴蜀物流集团购进重汽成商200台V7-X新能源重卡,并与重汽成商以及宁德时代签署了100台底换重卡及充换电站战略合作协议。这场看似常规的签约仪式实则展现了装备制造、物流企业和能源企业的生态协同,同时也是现代物流产业建圈强链的生动实践。
企业转型:从“燃油依赖”到“电力驱动”的破局之路
四川省巴蜀物流集团是5A级物流企业,西南地区运输行业的核心骨干民营企业,此前运力主要依靠燃油重卡,随着国家“双碳”战略推进和能源结构的加速转型,燃油重卡在经济性和环保性方面已逐渐显露短板。新能源重卡零排放、低噪音、高效能的优势逐渐突出,成为当前物流企业的更优选择。
从环保效果看,新能源重卡契合“双碳”目标。传统燃油重卡是交通领域主要污染源之一,新能源重卡可实现尾气零排放,从源头切断运输环节的污染物生成。据测算,100辆电动重卡预计每年可减少碳排放量约24000吨,相当于种植130万棵树,是物流产业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抓手。
从运营成本看,新能源重卡带来的成本优势可构建长期竞争力。巴蜀物流拥有2000余台自有车辆,燃料成本约占运输总成本的30%。据测算,电动重卡能源费用约为0.8元/公里,较柴油车降低约40%的燃料成本。单台电动重卡每年可节约成本7.56万元,综合对比成本可降低30%。
战略转向:车辆更新+补能设施+智慧赋能的绿色生态构建
巴蜀物流算清了“环保账”和“经济账”,积极融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响应“电动四川”行动计划,毅然进行运力能源结构的战略转向。
规模化更新电动重卡,拓展多元低碳应用场景。批量替换燃油车成为绿色化转型核心抓手,首批新能源重卡在云贵川渝地区投用,覆盖普货、快递、大宗运输等关键场景,现已接收重汽成商交付的200台新能源重卡,并与时代骐骥签约,计划年内投放500台新一代底盘换电重卡。目前已完成500余台电动重卡采购和投用,后续将推进2000余台普货运输车的电动化更新。
深化产业链合作,构建高效补能网络体系。重汽成商、宁德时代与巴蜀物流签约,三方将在新能源重卡运营、换电网络建设等领域深度合作。计划9月底在成都龙泉驿区、青白江区建成2座充换电站,10月底在重庆至武汉运输线路中建成多座充换电站,完善成都至武汉及华东地区运输路线的补能网络。物流企业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圈的深度联动,形成了“整车制造+动力电池+能源服务”的多方合作模式,有效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搭建智慧管理平台,实现全链路数字化管控。智慧管控平台为绿色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通过集成5G+北斗高精定位系统,打造“端—边—云”协同的智慧物流大脑,可实时监控车辆能耗、跟踪碳足迹及减排情况,实现从车辆调度、运输监控到安全预警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车辆能耗预测精度误差小于5%。
多维驱动:政策赋能下的物流行业绿色化跃迁
我省地处西部内陆,铁路水运发展不足,经济内循环特征明显,公路运输占比达93%,公路运输的主要载体为重卡车辆,而我省重卡车辆中燃油重卡占90%以上。由此可见,推动新能源重卡发展是我省交通运输领域降本增效,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在物流运输行业绿色化转型的背后,是《四川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电动四川”行动计划(2022—2025年)》《四川省新能源中重型商用车推广应用若干措施(2024—2027年)》等政策的系统支撑。四川正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与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全面助推交通物流绿色转型。
绿色设备更新成效显著,2025年上半年全省新能源重卡销量达5800余辆,约占全国总销量的7.34%,位列全国第三。截至2024年底,淘汰2.6万辆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货车,全省推广新能源重卡超1.13万辆。成都市以“揭榜挂帅”方式计划于2025年分两批次推广1000辆氢能源商用车。
补能网络逐步织密,全省建成重卡充换电站80余座,服务能力超过12万千瓦,渝蓉高速简阳服务区建成500公斤级固定式加氢站1座。各类公路建成充电桩超2300个、充电车位超3300个,总体服务能力超过23万千瓦,实现181对高速服务区和28个普通国道服务区全覆盖。
示范应用亮点突出,德阳市零碳道路运输线路成功入围交通部首批公路水路零碳试点,宜宾市列入全国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重卡特色类)城市,内江市建成西部首条氢燃料重卡物流示范线,成都、泸州成功创建全国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成渝高速打通并运营全国首条高速公路重卡充换电线路,川藏南线“6+9+N”服务设施体系基本形成,建成全国首条高原绿色超充“电走廊”。四川绿色转型加速推进,绿色低碳年度评估居全国第三。
物流企业的转型不仅依托自身的战略决心,更得益于四川在政策引导、设施建设和区域协同方面的系统支持。更多的“巴蜀式”转型正在悄然进行,未来四川将持续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全面清零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加快公路沿线充换电设施建设,创建一批零碳运输线路,为“双碳”目标达成贡献四川智慧。
转自:四川省交通运输厅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公开网络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